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资讯 > 发展趋势 > 内容页

迅速扩大的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

2013-02-28 04:45:28

2010-8-9

在“第四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太阳能电池相关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展开了研讨。会上,各企业负责人吐露了心声。出席人员如下。

  会议主持人:

  李俊峰(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发言人:

  张征宇(恒基伟业 注2)董事长)

  解晓南(尚德电力副总裁)

  高元坤(力诺集团 注3)董事长)

  杨立友(正泰太阳能科技 注4)总经理)

  刘汉元(通威集团 注5)董事长)

  林金锡(常州常州亚玛顿光伏玻璃总经理)

  注2)恒基伟业是中国最大的手持式设备组装厂商。另外还制造太阳能电池手机等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

  注3)力诺集团是一家太阳热应用设备大企业。在太阳能发电领域,还涉足太阳电池模块制造以及发电站建设等业务。

  注4)正泰太阳能科技(Astronergy)引进了瑞康太阳能(Oelikon Solar)的一揽子设备,正在积极进军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领域。

  注5)通威集团是永祥多晶硅公司的母公司。除了多晶硅制造之外,业务领域还扩展到了建材一体型太阳能电池相关辅材以及发电站建设等领域。

  

  高峰论坛现场。左起依次为主持人李俊峰及发言人张征宇、解晓南、高元坤、杨立友、刘汉元、林金锡。

  业界希望政府提供补贴

  会议先由李俊峰以主持人身份提出问题。他首先介绍了现状。

  “2009年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状况要远远好于预测,太阳能电池单元生产增长了50~60%,全球设置量超过7GW。风力发电也大幅增长。比如,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为1100万~1200万KW(11G~12GW),全球增长了10~15%(美国与2008年持平或减少5%,欧洲比上年减少10%)”。

  接着,他指出了今后产业的重点:“各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目前全球在CO2减排方面的动向”,同时还对份额不断扩大的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受到海外倾销诉讼的危险发出了警告。

  “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今后企业要更加注意。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曾举行以‘消除针对性贸易壁垒,扩大未来市场’为主题的论坛。虽然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一直都很谨慎,但最近所有中国企业的价格确实低得有些令人吃惊,如果2009年中国的份额占到了全球的60%,那么今后的情况可能会更加严峻”。

  在李俊峰提出问题后,发言者纷纷谈到了政府要对太阳能电池产业给予补贴。其内容如下。

  ●政府对太阳能电池产业提供支持应该并不难。比如,对FIT的实施以及技术研发给予援助,尤其对民营企业而言,这种扶持更为重要。目前民营企业虽然在太阳能电池产业中拥有较大份额,但各企业自行投资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各省及地方政府去年也的确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援助,但我们希望能够加大对民营企的扶持,在资金支持、市场开拓及研究开发方面给予更多援助。(张征宇)

  ●江苏省根据“相关推进意见”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实施了“并网项目”。江苏省的政策对于其他地方政府也有借鉴意义。我想,在中国,资金不足或者成本较高并不是阻碍市场发展的真正原因。目前中国拥有资金能力,而且成本也不是问题。比如说,即使成本降至0.5元/kWh以下,但仍然遵循以政府为主导的方法,也无法自由地并入电网。最重要的是理念,并根据情况展开不同的应用(比如在无电力地区的应用)。另外,还应该鼓励在条件良好的地区(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等)使用太阳能电池。而且还要鼓励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使用。(解晓南)

  ●市场能否形成关键在于政府和体制,而且还要解决技术和成本问题。政府应该对技术、设备及硅材料的研发等给予援助。这样才能使下游产业更具竞争力。(高元坤)

  ●国家需要对多晶硅行业持续提供扶持政策。说得更实际一些的话,中国相关业者虽进行了长达50~60年的多晶硅研发,但最近3~5年才终于解决量产问题。而且,从生产能力来看,估计目前仍显不足。我个人对该行业充满了自豪。我想,这一关系到产业应用发展的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应该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后凭借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规模的扩大,成本将从1.5元/kWh降至1元/kWh、0.6~0.7元/kWh,甚至是0元。(刘汉元)

  ●浙江省一直重视新能源的发展,至今仍在不断推出扶持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援助。我为太阳能电池产业在去年几年的发展感到光荣。由于太阳能电池产业是对成本颇为敏感的产业,因此进一步提高附加值是十分重要的。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正在接近现有能源的趋势已日渐明显。(楊立友氏)

  ●“各企业是否有资金来扩大规模?如何才能得到融资?”对于听众提出的这些问题,我的回答是:“希望获得政府、金融机构及海外基金的支持。如果是一家优秀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应该不难获得支持。”(张征宇)

以健康的产业发展为目标走向业界重组

接着,与会人员遍地开花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展开了讨论。“中国国内的模块企业估计已达到300家以上,我想,国内品牌如果达到300个以上的话就会引发问题。中国国内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无序竞争呢?”面对主持人提出的这一问题,发言人表达了以下观点。

●业内的联合(合并)的确是一大课题。如果能够用5~6年时间将5~6成的生产能力联合起来的话,就已足够了。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的投资者都是从海外归来的精英。从理论上讲,存在跨过无序竞争的可能性。如果能够实现从上游到下游的联合,便是业界的一大福音。(刘汉元)

●自尚德的施博士创造太阳能电池神话之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业便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如果能够解决设备和原材料的问题,就会有更强的竞争力。薄膜太阳能电池业界是一个相对集约型的产业。今后30年太阳能电池产业将会是什么样,这关键要看能否通过分工、联合及协作等逐渐提高产业的集约度。从事下游服务的企业应会越来越多。(张征宇)

●使产业发展的速度放缓是非常困难的。就市场原理而言,应该将各种资源集中起来。如果是BtoB市场的话,品牌还不是多么重要的问题,而BtoC市场的话品牌就非常重要了。将来,垂直整合型企业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企业达到10GW或以上规模后,企业的业态将会发生巨大改变。但不能忘记的是,无论什么时代,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政府的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解晓南) 

●目前光热玻璃管占有5成市场份额。我想,今后还会更多的企业涉足,发展空间无限广阔。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重要的是要在项目资金、技术支持、管理战略、团体及文化等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当然,在太阳能电池产业中,存在大量企业被淘汰的可能性。(高元坤)

●目前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市场还未发展起来。太阳能电池已经不是太高科技的产业,最终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林金锡)

对未来的产业规模及市场规模的预测

  最后,主持人提出了“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何种程度”的问题。对此,各位发言者的回答是:“最大100GW、最小50GW”(张征宇),“35GW”(解晓南),“50GW”(高元坤),“40~60GW”(刘汉元)。看来,业内人士的预计基本都在50GW的水平上。

  张征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年增长率将超过30%,乐观的话还有望超过50%。从目前各国政府的计划来看,在2020年之前,美国为200GW,欧洲为最大600GW、最小300G~400GW,其他各国为100GW。从这些数字也可看出,目前产业发展的确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他又补充说:“涉足该产业也有很大的风险。尤其在新技术方面,风险更高,无法预见5年后会怎样,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好及时调头的准备。简单地说,虽然前景非常好,但风险也同样很大。必须要慎重。”

  尚德的解晓南还引用中国的一句俗话“埋头拉车和抬头看路”作了总结:“不要只顾着埋头向前赶,这时也要提起头来看看路”,“不这样的话,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全文完,特约撰稿人:王海红,北原 洋明,Tech & 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