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国际资讯 > 投融资信息 > 内容页

我国新材料产业投融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3-04-26 10:48:06

我国新材料产业投融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梁治国  罗贞礼  王芳凝

1.       北京科技大学

2.       赣南师范学院边缘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3.       中共葫芦岛市委党校

一. 我国新材料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1.       新材料产业已成为产学研投资关注重点,但在不同区域的新材料发展重点给显“差异”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人类历史发展表明,材料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社会进步的里程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不仅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会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截止2004年,科技部共计批准区域性新材料产业基地37家,其中,高新司批准建立22家,国家火炬计划批准建立15家。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7家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运行主体主要是企业,自2000年以来共认定84家企业,其中,新材料领域企业为29家。目前,中科院系统和中央所属与材料相关的科研机构超过100家,设置材料类专业的高校占普通高等学校的66%,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中,设置了材料类专业的占到88%的比例,材料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44家,占国内全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30%。目前,全国20多个省市已将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材料产业正逐步成为政产学研投资重点和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中国新材料产业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区域分布体系开始逐步形成。

  新材料产业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区域分布,反映的是我国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别,不管是区域之间,或者说是区域之内,都存在明显的新材料产业梯度分布现象。如何从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从产业,市场,政府,区域功能等层面,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新材料产业投融资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对赣州新材料产业发展中投资情况所作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赣州市主动利用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突出加大对稀土资源产业的投融资力度,现已形成从采、选、冶、加到应用产品一条龙的产业融资格局。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香港金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横店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大明荧光材料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性企业已投资赣州,一个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在着力打造之中。据报道,成立于200810月的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就达到8.37亿元,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旗下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和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原股东共同发起设立的,集稀土开采,稀土分离及稀土深加工于一体,江西金力永磁科技有限公司规划投资10亿元,分3期投入,企业完全投入生产后将年产6000t磁性材料,将是国内乃至世界同行业单厂规模最大的企业,有望实现年利润1.2亿元,税收0.6亿元,从而使赣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金属和永磁性材料生产基地。

2.       风投机构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目前还相对较“低调”

      温家宝总理在2009114发表的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同时还指出,“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温总理的重要讲话,使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新材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于活跃在产业前沿的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其投资触角早已延伸至低能耗小,高成长的新兴产业战略定位的确立,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该领域的投资正风生水起,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医药/保健品,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案例数量达307个,投资金额18.8亿美圆,而从2009年各季节的投资进度来看,创投及私募全投资(VC/PE)机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尤其是2009年第三季度温总理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后,第四季度就发生了105起战略性产业投资,涉及金额6.99亿美元,占2009年总投资案例34.2%和投资总额的37.2%,投资案例较第三季度增加21起,投资额增长了85.6%

     据清科研究中心研究表明,由于投资偏好不同,且受推出机制影响,中外投资机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特征有所不同,总体来看,2009年本土创投及私募数量及金额均超过外资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其中,前者的投资案例达185个,占总体比重的60%,投资金额9.63亿美元,占总体比重的51.3%,后者的投资案例114个,占总体比重的37.1%,投资金额8.88亿美元,占总体比重的47.3,在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无疑是受关注度最高,同时也是最早有风投介入的产业之一,统计显示,2009年新能源产业共获得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投资4.48亿美元,投资案例28个,其中太阳能领域的投资活动最为活跃,投资案例13个,投资额2.38亿美元,风能领域投资案例9个,投资额1.76亿美元。其中,本土机构在2009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个数为19个、占比达到67.9%,投资金额2.46亿美元,占比54.9%,外资机构投资案例个数为8个,占比28.6%,投资金额1.95亿美元,占比43.5%

    不过,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目前风投数量和金额均较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目前还较“低调”,投资估值水平也相对较低,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项政策的陆续到位,该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宽广,值得创投和私募股权关注和择机进入。

二. 我国新材料产业投融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产业投融资提出了更新与更高的要求,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要实现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投融资也面临新的挑战。

1.       主要机遇

1)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将步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新材料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航天航空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十几个大类及众多小类,新材料产业化和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新材料制造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新材料产业是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的发展包括:运用新概念和新的成型工艺与制造技术,制造出具有高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再开发,使其性能得到重大改进和提高。因此,新材料产业处理包括新材料产品本身形成的产业之外,还包括与之配套的新材料加工制造与装备制造产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产业,质量保证与验证体系及其他服务性产业等。

  就地方而言,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已步入全面规划与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比如说,山东将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作为发展重点,湖南省则大力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省选择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福建将重点加快光电材料、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稀土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特种金属及陶瓷材料等的产业化,做大做强新型纺织面料,新型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等产业;江西省则明确了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正在进行调研,力争20106月前递交国务院,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正在编制当中,有望于20109月份推出,不仅如此,全国31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纷纷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和部署,以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税收、财政、融资等各方面的实施细则。

  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各种规划细则及优惠政策的逐渐出台,以新材料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新材料投融资也将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2)“十二五”期间的新材料产业投融资创新空间宽广并具有巨大的灵活性

     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4000亿美元,由此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市场则更为庞大,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新材料需求将达到10%的年增长速度,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规模。目前我国新材料领域大约有10%左右已到达国际领先,60%-70%处于追赶状态,还有20%-30%存在相当的差距,新材料领域的投融资创新空间宽广,其投融资渠道和投融资方式也具有巨大的灵活性。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发展重点将围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5大方向展开:一是现代交通运输,如轻量化汽车、高速铁路、远洋货轮等;二是高效清洁能源,如半导体照明(LED)、风电、太阳能及其他能量存贮系统、热核聚变等;三是环境资源,如镁、稀土等储量丰富的特色战略资源材料,清洁煤化工,;秸秆材料综合利用等;四是民生产业,如小城镇化和城市化所需的绿色建筑材料,涉及文化娱乐和传媒介质等的新一代先进显示材料,与人口安全相关的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设备等; 五是国防领域,我国唯有通过实施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和投融资方式灵活化等措施,加快在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投融资创新力度,才能为推进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提供金融服务。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投融资机遇将会急剧增多。

2.       主要挑战

(1)       新材料产业在较高的产业进入壁垒和投资风险

进入壁垒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是不完全竞争的根本条件,一直是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焦点,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君如壁垒的一般构成因素是: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相对费用壁垒和行政法规壁垒。进入壁垒的存在,被认为是造成不同行业间利润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产业进入壁垒,是指该产品进入该产业时所受到的障碍和阻力,如果从概念上理解,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是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由于目前绝大多数新材料都是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传统材料在性能或功能上不断提高的延续,因此,新材料产业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产业进入壁垒。

新材料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利润空间诱使潜在进入者纷纷进入。相对于其他成熟行业来说,新材料产业存在前期科研和中试的资金投入量较大,更具有市场的不确定性、生产流程与技术手段多变性,生产技术集成能力差,大企业少,小企业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进入壁垒具体表现为资金壁垒与技术壁垒。另外,作为一个风险性较强的行业,对新材料产业的投资还往往带有风险投资的性质,企业必须充分分析和把握这些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新材料产业的风险性特征,决定了新材料产业化过程中必将面临较为严重的资金约束,特别是在产业化的初始阶段,这种资金约束往往显得尤为严重。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健全,新材料技术主要靠政府财政和部分有市里的企业投入来实现产业化,使得有一大批有科研和产业化冲动的资金,无法突破资金的限制,无法找到安全的推出通道,妨碍了产业化的进程。

新材料虽然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一个热点,但是有政策,有市场并不等于企业就一定能获得高额利润。因此,做好产业进入壁垒分析,认真对待新材料产业发展投资风险问题,也是我国新材料产业投融资决策面临的重要调战。

(2)       新材料产业投融资体质改革须进一步深化

投融资模式是对于某类具有公共特征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融资时可供仿效和重复运用的方案。新材料产业投融资模式包括3个基本要素:即新材料产业投融资主体、新材料产业投融资渠道和新材料产业投融资方式。

 我国新材料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始终在小范围、小规模、自然增长的态势中发展,新材料产业项目的投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尤其缺少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能力。在我国新材料产业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的是政府审批、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的投融资模式,投融资模式单一,缺乏更有效的融资渠道。目前新材料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依然是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融资结构和债务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另外,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分割,条块分割,管理分散等问题依然存在,新材料产业项目投资风险较大,银行对这些项目贷款也十分慎重。

 由于投入过少,缺乏足够的开发和研究,许多关键性设备必须依赖进口,导致整个新材料产业发展缓慢;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程度低,达不到经济规模,从而制约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主动借鉴国外经验,选择适当的模式,实现新材料产业领域投融资体制由政府主导向依靠市场化手段引导转变,是解决未来新材料产业发展资金瓶颈,提高投融资效率的必然选择。

 

三. 结语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立足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抢占未来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争创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战略性产业,通常是指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对国民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能够支持现期经济运行和未来经济增长,能够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和技术进步方向的产业。但这类战略性产业往往需要可靠的巨额资金作为坚强后盾。目前,我国限于资金准备、人才准备和可调动的其他要素,不可能像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那样在若干领域同时发展,但至少可以有选择地有限发展以新材料为支撑的关键性战略产业。因此,建立多渠道的有效投融资体制,充分调动各类型的资金投入到以新材料为支撑的国家战略产业领域,形成国家战略产业投资的良性循环,是我国培育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快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要迈过的坎。